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开阳书法教育

★翰墨结缘★書道鑄情★傳承經典★弘揚文化★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书法笔法解密  

2018-01-03 09:18:45|  分类: 【书法技法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略说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内容  


    这一段时间,我一直在思索对笔法技巧该如何把握的问题,应当说,这是书法创作成败的关键。过去我总以为,笔法就是讲如何选笔、用笔的方法,包括正确执笔、运笔的方式等。其实不然,笔法,简言之就是用笔写字的方法,扼要铡胜的技巧,力求通过恰当的方法而表现出理想的艺术效果的方法。我觉得,有些人写毛笔字,用笔直来直去,不讲究轻重、缓急、藏锋、露锋,写出来的字就像木棒搭起来的,这就是不懂得用笔的结果。所以说,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内容。

刘熙载《艺概·书概》说:“凡书要笔笔按,笔笔提。”这里指出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。又说:“辨按尤当于起笔处,辨提尤当于止笔处。”这是说,在起笔处,其“按”表现得更为明显,在止笔处,其“提”,尤易辨识。又云:“书家于‘提’、‘按’两字,有相合而无相离。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,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。”这是对提按表现技巧和轻重表现效果的辩证认识,即太重则滞,太轻则飘、滑、薄、弱,所以才要求做到运笔重处正须飞提,运笔轻处正须实按,亦即按中有提、提中有按的对立而统一的原则。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所说:“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,不使其自偃”,也是说按中要有提,才能使点画不至于僵、滞。而在具体的书写实践中,提与按这两种技巧相较,其按较易于掌握,难在提上,他说:“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,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,乃大力人通身是力,倒辄能起。”又说:“作书须提得笔起,不可信笔,盖倌笔则其波画皆无力,提得笔起,则一转一束处处皆有主宰,转、束二字,书家妙诀也。今人只是笔作主,未尝运笔。”这里说的正是“提”,的要领,即必须运通身之力于腕部,以强腕运其笔,方能随心所欲,产生其干变万化,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。所谓“今人只是笔作主,未尝运笔”,正是指未能做到提得笔起,以至于为笔所累,这正是不能达到挥洒自如、为所欲为的原因。

在我看来,除了中锋、偏锋、侧锋外,还有起笔,也叫落笔、发笔,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。行笔有中锋、偏锋、侧锋三种情况。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,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。而藏锋起笔,一般用逆锋的方法,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,使笔锋藏在笔画内。藏锋收笔,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,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,不露锋芒,比较含蓄,给人以绵和遒润、沉着涵蕴的感觉。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,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,这种起笔、收笔的方法,锋芒毕露,给人以精神外耀、爽利挺拔的感觉。不言而喻,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,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一个长久的课题。在书法创作中,无论何种书体中的点画,其实就是书写时“锋变”的结果。当然研究笔法,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“锋变”的这一关键点上。通常我们写字,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,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,用同样的一支毛笔,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,结果是一人一面。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,写字时,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,因此,才有“唯笔软而奇怪生焉”的说法。所以我说,对于笔法的内涵,要有正确的界定,因为任何一个笔画,都是由入、行、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。入,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;行,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;收,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。实际上,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,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,而在这三个环节中,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。可见,关于笔法问题,一直在许多书者眼里是个缠绕不清的问题,如偏锋和侧锋的不同,强调笔笔中锋,笔法和结字孰轻孰重等等。赵孟頫说:“结字因时而化,用笔千古不易。”实质上他所指并非单纯的运笔法,因为每个人运笔方法都不是一样的,千变万化,不变的是书者必须精通笔法,才会有各种风格变化。毫无疑问,中锋用笔在笔法技巧中是占主导地位,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,任何人在运笔时,是很难做到绝对地笔笔中锋的,都是中侧间互的,故而才有“取险”、“取妍”之说。比如,在古典法书之中,任何字体都有方圆之笔的存在,其方笔典型的范例有:篆书《天发神忏碑》、隶书《张迁碑》、楷书《始平公造像》。赵之谦的行书具有明显的方笔色彩,草书基本是以圆笔为主,也偶有少量方笔的成分存在。圆笔典型的范例非常之多,大量的金文、小篆几乎都属圆笔系列,隶、楷、行大多方圆兼备。不管怎样,笔法只有从正确的临摹方式中获取,学书者还是先学古人为好,要多看一些真迹,有一定的基础才能透过“刀锋看笔锋”,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。而一般来说,学书之韧,运蟪宜埂,待熟练后,应逐渐加快运笔,基本功主要应下在“急”与“重“上,只有这样才能急不愁鲤,重不憨轻,以至达到旷心所欲,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。

从辩证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,用笔实际上是写字时使笔锋锥体在纸上作各种运动.如果从运动原理来分析,这种运动同自然界任何物体自由运动一样,不外乎旋转、平行运动、上下运动等基本形式。然而在实际书写中,同任何物体的复杂运动一样,这种孤立的基本运动很少出现,一般都是由两种或三种基本运动组合成的复合运动.正如沈尹默先生说的:“线条要有粗细、浓技、强弱种种不同雨以一笔出之。”这就给用笔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,因为初学者在进行练习时,各个用笔动作是孤立的,往往一按笔又忘了转折,一转折又忘了提笔。书法笔法中,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,即笔法中有许多相对立的概念,比如:提与按、轻与重、粗与细、快与慢等等,这些概念说明了什么呢?说明了书法笔法中,具有浓郁的辩证思想。一味地提,或一味地按,一味地轻,或一味地重等等都是不行的,而是要兼而有之,提中有按,按中有提,轻中有重,重中有轻。从这一辩证法中,我们也能看到最传统的思想,即中庸思想,不偏不倚,取其中道。书法的魅力就体现在此。然而,这不偏不倚,取其中道的做法,并不是那么轻易所能掌握,而是要靠长期的磨砺,才能得以实现。笔法靠功夫磨炼,结构靠学识领悟,笔法的磨炼具有两方面的作用:一是增强笔端的功夫,准确表达,稳定发挥。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曾有日写万字而不倦,康里巙巙有日写三万字而不倦的本事,这本事的获得唯功夫也,只有功夫深,方能做到心中有所想,笔下才能有所现。功夫不到,领悟再高,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,因此,要获得笔法,首先要有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,同时,还要不断地总结,因为毛笔的惟软,其中的奥妙,不勤思,不勤想,不勤于总结,粗枝大叶,不会有好的效果。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曾说过:"玄妙之意,出于物类之表,幽深之理,伏于杳冥之间;岂常情之所能言,世智之所能测?非有独闻这听,独见之明,不可议无声之音,无形之相."笔法之妙,就隐含在这普通平凡的软毛笔之中。

总而言之,古代书论积累了千百年的经验,“书法以用笔为上”的审美标准仍将一如既往的延续下去,笔墨永远是书法艺术的基础,是书法爱好者赖以抒情达性的手段,是书法艺术形式构成的根本,没有笔墨,何来形质?有形就有笔,有笔即有形,相辅相成,互为依傍,缺一不可。所以“书法用笔为上”的观念就不过时,搞书法创作就必须认真地、扎扎实实地掌握用笔的技巧,不断地修练自己,使自己成为能写一手好字的真正书法家。


略说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内容 - 杨植野 - 杨植野书学随笔集
 

书法众多笔法细节解密
书法也就是毛笔在纸上的舞蹈,舞蹈就有其最基本的动作,如果基本动作标准,不用说写字稍加练习,就能做到形势,而后再进步神似就水到渠成了!

书法众多笔法细节解密  珍藏版 - 好地方 - 好地方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
揭开书法艺术的神秘面纱--细解书法的众多笔法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1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